對, 還有的, 我們在北愛爾蘭的酒吧討論過一個有趣的問題. 何為好音樂.
我相信沒有人可以定義何為好音樂, 反而, 值得討論的是, 何謂我們喜歡的音樂. 在與朋友 J的相處, 一席話, 我發現一些很英國人的特點. 英國人對音樂向來有一種以本身音樂文化厚度自居的慣性. 他們注重音樂文化, 不至音樂, 對音樂以外的文本, 其他範疇也極其重視, 例如服裝, 性別, 政治, 由音樂形運而生的共同社區, 從此孕育出不同的意識形態等. 朋友J 認為音樂最重要是其傳遞的訊息, 當中的使命. 以 punk 音樂作例子, 英國人會注重它帶來的文化衝擊, 對建制的反動, 服飾的影響, 反映工人階層的生活, 社區. 是一整個意識形態. 音樂, 是這些多層文化的表像. 在與他談話當中, 提及運動, 足球, 他們除了勝利, 同樣看重一種 glorious lost 的精神, 是一個過程與其中付出的榮耀.
朋友L 卻說音樂是很數學, 科學的東西. 他說我們有偏見, 首先, 對一些彈結他很快的人會認為是 show off; 第二, 對一些廣泛, 普遍被大眾喜歡的東西會第一時間說不. 先不說這是不是事實, 我也很喜歡彈結他很快的藝人, 很多我喜歡的樂團也是很多人喜歡的. 但這裡揭示了一個有趣的分別, 就是個人主義的美國想法跟集體主義的分歧. 可能我也同時落入這圈套. 但如果嘗試用 Grunge 與 70年代的 punk 音樂比較, 又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事. Grunge 音樂是向 punk 取經的, 當中數個和弦一首歌的組合, 折衷的結他安排, 破爛的聲嘶力竭唱腔, 以至最根本 DIY 的精神. 然而 punk 反映了那個年代的年青人, 他們失業, 政局不穩, 經濟差. 他們的聲音, 是一種被外來環境壓迫的反動. Grunge, Generation X 只是媒體穿鑿附會的一個代名詞, 他們的家是很中產的, 一件格仔外套要 70多美元. Generation X, 可能只是懶惰的一群. Grunge 音樂只是一個很自然, 攝取過往 repertoire 與 convention 的風格, 一群年青人在天氣很差的西雅圖 band 房裡的宣洩. 是非常個人主義的製品. (但我想說 Grunge 音樂其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只如 Krist Novoselic 所說, Nirvana didn't go into mainstream, but mainstream go into Nirvana, Kurt 也說過, Grunge is dead.) 比較之下, 你會更加明白為何會有九十年代 Blur 的 Parklife. 對美國資本主義的控訴.
何為好音樂? 可能到那一刻, 我們真切與他們相遇, 便是了. 那是種緣份, 是我們中國人的智慧. 想起踏在雪地上的回憶, 一轉眼春天好像便要來了.
'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蘇軾 <東坡全集>
Tv on the radio, family tre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