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這個暑假快結束, 趕快寫一篇關於 Sigur ros 新專輯 <Með suð í eyrum við spilum endalaust> 的感受, 買了這張唱片已有兩個多月, 奇怪是我也只聽過兩次, 今天心血來潮再拿上手, 終於聽到一點東西出來.<Með suð í eyrum við spilum endalaust> 給我第一個感覺便是很陽光, 充滿夏天的色彩, 封面用上很鮮明的顏色, 與之前四張專輯那很 dark, mono tone 對比甚大, 其實大概在四月時已在不同網誌, 官方網站聽聞新專輯的消息, 例如是次是 sigur ros 四子首次踏出冰島, 更遠赴 Abbey road studio 錄音, 主唱首次演繹英文, 動用九十人大合唱, 加上 U2, Depeche mode 金牌製作人 Flood 坐鎮等... 及後聽過首先面世的 gobbeldigook, 試聽後第一印象是非常不 sigur ros, 非洲部落式的鼓擊, 沒有聶人的弦樂, 隨之而來是直截了當的結他分割和弦道出主奏. 還有杜可風操刀的 MV, 當中男男女女裸身胴體在叢林嬉戲, 自由奔放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我馬上便產生一種兩極的看法, 也可說是疑慮: 喜歡 Sigur ros 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史詩式, 充滿教堂凡音的巨著. 作為樂迷當然希望有如 hoppipolla 的歌繼續出現, 另一方面, 深知一隊樂團不作改變, 自我突破向不肯定的國度進發. 換來只會給樂評批得創作力減弱, 氣數己盡的收場. 而原地踏步也難再創高峰, 甚至說保持水準. 基於個人先入為主, 回憶因素, 最後都只會列入退步之流. 一曲 gobbeldigook 的確使人充滿問號, 也愈叫人期待.
到了兩個月前買了專輯, 我記得當晚自己刻意預備了一罐青島, 靜靜地坐在公園, 記錄一些即時感覺, 現在回想當晚的情景, 根本晚上聽這張碟便是錯, 很自然也不會聽到什麼!! 出於過住經驗, 總是將 sigur ros 歸類為冬天, 夜晚的樂團, 他們的音樂總要在月光的襯托, 一點點冷風打在皮膚, 毛孔上才對勁. 自己坐著坐著, 腦海只想他們一如以往般帶我飛到天堂的淨土, 安詳幸福的境界. 但當晚除記得鼓的 pattern 很搶耳外, 便沒有了. 而唱片也只是放著, 沒有再聽.
直到上個月買了八月的 Mojo, 裡面有 Sigur ros 的專訪, 他們親自剖析新大碟的背後理念, 看後對它有深一步的了解, 心思思今天早上再拿上手聽聽.
Everything lies in future.
takk